什么是污染場地 污染場地調查步驟方法有哪些

88次 2025.03.17

  隨著《土十條》計劃的推進,環評必定要回歸原位,各類建設、改造等審批將更加嚴格和詳細。場地調查是環評的主要檢測手段。污染場地調查主要是針對場地的特性來初步確認可能潛在的污染物,然后進行該場地的污染物濃度和空間分布調查,作為之后調查的依據。


污染場地調查


  污染場地簡介


  污染場地指因堆積、儲存、處理、處置或其他方式(如遷移)承載。了有害物質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或具有潛在風險的空間區域。具體來說,該空間區域中有害物質的承載體包括場地土壤、場地地下水、場地地表水、場地環境空氣、場地殘余廢棄污染物如生產設備和建筑物等。


  按照主要污染物的類型來劃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重金屬污染場地。主要來自鋼鐵冶煉企業、尾礦,以及化工行業固體廢棄物的堆存場,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砷、鉛、鎘、鉻等。


  (2)以有機污染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場地。污染物以有機溶劑類,如苯系物、鹵代烴為代表。也常含符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重金屬等。


  (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場地。曾經生產和廣泛使用過的殺蟲劑類POPs主要有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及滅蟻靈等,有些農藥盡管已經禁用多年,但土壤中仍有殘留。農藥類POPs場地較多。此外,還有其它POPs污染場地,如含多氯聯苯(PCBs)的電力設備的封存和拆解場地等。


  (4)電子廢棄物污染場地等。粗放式的電子廢棄物處置會對人群健康構成威脅。這類場地污染物以重金屬和POPs(主要是溴代阻燃劑和二惡英類劇毒物質)為主要污染特征。


  污染場地調查步驟方法


  1、初步調查


  初步調查主要步驟包括:污染識別、現場勘察、人員訪談、污染識別分析及結論。


  2、詳細調查


  該部分主要內容包括:采樣點的布設、現場詳細采樣、數據評估和結果分析、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污染場地風險評估。其中,污染場地風險評估又包括暴露評估、風險計算、風險管控建議和修復目標值和范圍的確定。


  建設用地土壤采樣常用的點位布設方法包括判斷布點法、隨機布點法、分區布點法及系統布點法。不同布點方法適用條件如下:


  判斷布點法:適用于潛在污染明確的場地。


  隨機布點法:適用于污染分布均勻的場地。


  分區布點法:適用于污染分布不均勻,并獲得污染分布情況的場地。


  系統布點法:適用于各類場地情況,特別是污染分布不明確或污染分布范圍大的情況,可以獲得污染分布,但其精度受網格間距大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