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貝類毒素 檢測背景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總共分為4類: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漆溝藻毒素及脫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其中石房蛤毒素發現的最早、毒性最強,其毒力是眼鏡蛇毒液毒力的80倍,對人的經口致死量為0.5-1.0mg。
赤潮的發生是某些單細胞微藻類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結而成。甲藻類中的亞歷山大藻、膝溝藻屬、原甲藻屬等一些赤潮生物種會產生麻痹性貝類毒素,貝類食入或吸附這些有毒藻類,藻類所含有毒物質即進入貝體內并在其中富集。中科檢測具備麻痹性貝類毒素檢測資質能力,可以出具CMA、CNAS檢測報告。
麻痹性貝類毒素 檢測范圍
扇貝、蛤蜊、貽貝、海螺、干貝、翡翠貝、花甲、鮑魚、牡蠣、虎皮扇貝、翅膀貝、青口、土筍凍、龍蝦、蜆子、珍珠貝、花蛤、海扇貝、等等
麻痹性貝類毒素 檢測方法
1)液相色譜法:
試樣中的麻痹性貝類毒素經鹽酸溶液(0.1mol/L)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和超濾離心凈化,液相色譜分離,在線柱后衍生熒光檢測,外標法定量。
2)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試樣經甲酸溶液(0.5%)提取,分別經乙酸乙酯和三氯甲烷液-液分配去脂,固相萃取柱凈化后,再經乙腈除蛋白,超濾離心,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外標法定量。
3)酶聯免疫吸附法
游離麻痹性貝類毒素與其酶標記物競爭麻痹性貝類毒素抗體,同時麻痹性貝類毒素抗體與捕捉抗體連接。沒有被結合的酶標記物在洗滌步驟中被除去。結合的酶標記物將無色的發色劑轉化為藍色的產物。
加入反應停止液后使顏色由藍轉變為黃色。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試樣中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與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繪制的標準曲線定量計算。
麻痹性貝類毒素 檢測標準
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貝類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測定
麻痹性貝類毒素檢測 報告用途
1、用于銷售,出具檢測報告書,讓客戶更加信賴產品,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2、用于產品改善,依據檢測陳述改善自己的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3、用于產品研制,中科檢測協助您完成科研試驗,縮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4、科研論文,文獻數據運用。
麻痹性貝類毒素 檢測流程
咨詢溝通(確定檢測需求)→商定檢測方案并報價(溝通測定測試方案并報價)→付款并寄樣(簽訂委托協議書,付款并寄送樣品)→按照方案測試完成測試(試驗、分析測試及電子報告確定)→寄送樣品(寄送紙質版報告、發票及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