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毒性檢測方法及標準

55次 2025.03.28

  “生物毒性”這一指標能真實的反映污染物對水環境綜合毒害效應,故在飲用水水源地、湖泊、水庫等區域開展生物毒性水質在線監測,能及時有效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中科檢測可開展生物毒性檢測服務,為再生水、海水、液體化學品、飲用水等提供專業的生物毒性測試、致畸、致癌試驗、免疫毒性等指標檢測服務。


生物毒性檢測


  生物毒性檢測范圍


  再生水、化學農藥、危險物質、海水、液體化學品、飲用水、難處理農藥、潤滑劑、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燃燒排出、醫療器械、土質等。


  生物毒性檢測方法


  用于檢測生物毒性的方法主要有“生物觀測法”、“細菌發光法”和“化學發光法”三種。


  最早出現的是“生物觀測法”,其采用游生物、藻類或魚類等水生生物,以水生生物的形態、運動性、生理代謝的變化或死亡率來評價環境污染物的毒性,曾一度成為評價環境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該方法涉及的水生生物,其行為受環境的影響較大(例如溫度、pH、溶解氧),且物種的代表性又非常受限,因此該方法致命的缺點是測量結果不穩定、可溯源性差,因而不適合現場快速測試和在線監測。


  “細菌發光法”是建立在細菌發光生物傳感方法基礎上的毒性檢測技術,它能有效的檢測突發性或破壞性的環境污染?!凹毦l光法”采用的是“發光細菌”,與“生物觀測法”采用的“水生生物”相比,在“代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發光細菌”需要在-18~-20℃的條件下保存,而其復蘇又要在3~8℃的條件下進行(這對于現場環境來說是非??量痰模?,且測量結果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該方法同樣存在測量結果不穩定、可溯源性差的缺點,同樣不適合于現場快速測試和在線監測。


  “化學發光法”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生物毒性分析技術,是一種根據化學反應產生的熒光強度來確定反應中相應物質含量的分析方法。由于“化學發光法”在常溫下即可進行分析,試劑的穩定性又好,因此具有測量數據穩定、測量結果準確度高、線性范圍寬、分析速度快、設備簡單、使用維護方便、生產及運維成本低等優點,因而更適合于現場快速測試和在線監測。


  生物毒性檢測標準


  GB/T39304-2020再生水生物毒性檢測的樣品前處理通用技術規范


  GB/T34666.2-2017水質基準數據整編技術規范第2部分:水生生物毒性


  GB/T31270.21-2014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第21部分:大型甲殼類生物毒性試驗


  GB/T29881-2013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分類試驗方法水生生物毒性試驗


  GB18420.1-2009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生物毒性第1部分:分級


  GB/T18420.2-2001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生物毒性檢驗方法


  GB/T16310.1-1996船舶散裝運輸液體化學品危害性評價規范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試驗方法


  SN/T5103-2019國境口岸飲用水生物毒性發光細菌檢測方法


  NY/T3273-2018難處理農藥水生生物毒性試驗指南


  ASTMD8029-2017a可生物降解的低水生生物毒性液壓液的標準規格


  GOSTR57456-2017環境化學分類標準的應用指南水生生物慢性毒性


  ASTMD6384-2017潤滑劑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態毒性相關標準術語


  農業部2406號公告-10-2016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測蛋白質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KSFISOTR9122-2-2015燃燒排出的毒性試驗第2部分:燃燒排出物中確定急性吸入毒性用生物檢定指南(基本原理、準則和方法)


  ENISO10993-3-2014醫療器械的生物評定第3部分:遺傳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試驗(ISO10993-3:2014)


  BSENISO22030-2011土質生物方法高等植物的慢性毒性